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需要读全文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以及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需要读全文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公务员考生该如何积累实词辨析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题,很大程度上考查词语辨析,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辨析呢,本文将结合实例展开讲解。
(一)词的意义不同
1. 把握词性
实词的词性不同,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其中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只有准确把握词性,才能做到正确使用。例如: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
(2)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法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辨析:(1)句中,“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是动词,可以用“高”来形容的只能是名词。所以,该句应选用“品位”。
(2)句中,“法制”指法令制度,是名词;“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不能充当“健全”的宾语。所以,该句应选用“法制”。
2. 弄清概念
尽管有些实词意义接近,但概念却不同,比如:有些实词是个体概念,有些实词是集体概念;有些实词是抽象概念,有些实词是具体概念。只有弄清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例如:
(1)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狮子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春秋 岁月)。
(2)只有(树立 竖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辨析:(1)句中,“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体数字后,它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所以(1)句应选用“春秋”。
(2)句中,“竖立”适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等抽象事物,应选“树立”,它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
3. 考查词义的轻重
有些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词义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如“轻视”、“蔑视”和“藐视”,它们的词义是由轻到重的,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新能源补贴是全球通行做法,中国对新能源的财政补贴并不(违反 违犯)WTO规则。
辨析:“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规则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选用“违反”。
4. 判断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词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词义的大小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例如:
北京市政府要求相关单位对“十二五”期间城市地铁建设做出详细的(计划 规划)。
辨析:“规划”在分类上隶属于“计划”,但它在语意上有这样两个限定:一是多用于比较长期、全面而重大的计划;二是相对一般计划来说,规划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综合上述两点,选用“规划”更加合适。
5. 辨析词义的侧重点
尽管近义词词意相近,但侧重点往往不同。辨析词语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点。例如:
科学传播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谁这么想,就是(误解 曲解)科学,最终也必然会危害科学。
辨析:“误解”和“曲解”,前者强调错误地理解,后者侧重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结合这一点,本句选择“曲解”更合适。
【例题】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岗位上的人员,不管其工作内容有多大的______,均有其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必须_____目标,抓住重点,有所取舍,集中_____做属于我们该做的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差距 制定 物力
B. 差别 明确 精力
C. 区别 实现 财力
D. 差异 确定 人力
【解析】本题选B。比较“差距”“差别”“差异”这三个词,可以从比较“距”“别”“异”入手。“距”有距离之意,“差距”强调“事物之间差别的程度”;“别”“异”都是不同的意思,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强调“事物不同”。再看“差别”和“区别”,“差”意思是“不同”,“区”的意思是“划分”,“区别”强调的是“认识、比较事物之间不同的地方”。文段中是“不管其工作内容有多大的_____”强调的是不同,所以可排除A和C,B和D都可以。再看,“精力”和“人力”,“精力”包含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答案是B
(二)词的色彩不同
1.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各个词语之间,感情色彩一般不同。对此加以区别,不失为辨析的一种好方法。例如:
这一届奥运会,中国健儿表现优秀,一共(染指 摘取)了80多枚金牌。
辨析:“染指”的意思是“比喻分取不应得到的利益”,属于贬义词,用在此处,显然不合适。
【例题】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部就班 B. 墨守陈规 C. 人云亦云 D. 步人后尘
【解析】答案为A。B、C、D三项都是贬义词,A是中性词,而文段中没有体现对“很多大学生”贬斥之意,故选A。
2. 区分词语的语体色彩
实词的语体色彩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前者通俗易懂,适合用在日常对话中;后者文雅庄重,适合用在正式场合和理论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例如:
全球30多家孔庙今日共同纪念孔子2556周年(生日 诞辰)。
辨析:“生日”是口语,“诞辰”是书面语,该句选用“诞辰”更合适。
【例题】自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_____告别人世至今,张爱玲研究已经_____,海峡两岸三地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张爱玲研究专著和张爱玲评论汇编接连不断。
填入横线部分最为恰当的是( )
A. 悄然 蔚为大观
B. 悄悄 汗牛充栋
C. 悄然 汗牛充栋
D. 悄悄 蔚为大观
【解析】本题选A。“悄然”书面语词语,“悄悄”是口语词汇。文段内容是张爱玲离开人世,充满书面色彩的文字。所以排除B、D。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蔚为大观形容场面盛大。故选A。
(三)词语的搭配用法不同
1. 注意搭配
实词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和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予以关注。另外,有些词语有固定的用法和搭配,不能混用。例如:
优秀的领导者,大都善于(激发 激活)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
辨析:注意动宾搭配,“工作热情”只能用“激发”,而不能用“激活”。
【例题】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_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扩大 限制
B. 维护 满足
C. 提高 降低
D. 增强 迎合
【解析】本题答案是D。四个选项中,只有“提高”“增强”与“能力”相搭配,故排除A、B;而“降低”不能与“低需求”相搭配,故选D。
2. 认准对象
某些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有的对已,有的对人;有的适用上级,有的适用下级。例如:
为了整肃公司的官僚作风,公司决定(启用 起用)一批新的科技人员担任部门领导。
辨析:“启用”的意思是“开始使用”,多用于物;“起用”一是指“重新任用已退休或免职的人员”,或者是指“提拔任用新人”,多用于人。考虑到该句的宾语是“新的科技人员”,应该选用“起用”。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的实词虚词怎样提高,求大神解答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应试技巧,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词、虚词辨析:
语素联想法
语素,即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通用且非常好用。音义结合体是,不可拆开的词,拆开之后意思就变了。如,保护、龙虾。
定义:利用构词语素的含义来确定词语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差异。如,缘木求鱼。
遣词造句法:通过对熟悉的词语重新造句的方式来确定词的含义及词语间的差异。如,美满、圆满。
公务员考试中语言表达能力题有什么回答技巧?
首先注意要先通读文段,切记读文段时带入选项。其次,在通读过程中,找到逻辑呼应点。文段所填空前后会给予一定的暗示,暗示所填空应填什么。最后,不要纠结一个空。
一、侧重考查逻辑呼应,所填空可能与前、后构成反对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解释关系等。
二、侧重考查实词辨析,可以从搭配对象、侧重含义、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去辨析词语,从而选择正确选项。
2021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的词语辨析角度?
2021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词语辨析角度有:
1、词义范围
两个近义词如果难以辨析的话可以从词义范围入手,也就是词语的涵盖范围。
比如事情和事件。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事情,范围较小。
2、使用对象
有些词语或成语有使用对象,只能用于特定的人或物。
比如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爱戴只能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再如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用于形容商品。做此类题目可以利用使用对象来排除或者是选出正确答案。
3、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结合语境来判断要选择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如成果、后果、结果。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
4、词义的侧重
词义的侧重,指两个词是近义词,词语的含义是相近的,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如沉思和深思,沉思重在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深入。
在做逻辑填空这类题目时,如果遇到意思特别相近、难以辨析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词义本身的侧重点进行区分。
5、语义轻重
有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或修饰的话题虽然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的不同。如相信、信任、信赖,它们的表现程度是这样的相信信任信赖。如何判断该选轻还是重的词语?
一看关联词,如果出现甚至、更、还这种关联词,那么后面的词要比前面的语意更重。
二看代表词,如果出现一些、有些、稍微、颇、可能、或许、未必,对应的空应该填语意轻的。如果出现所以、肯定、猛烈、必然、一定,对应的空要填语意重的。
6、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如口语语体、专业术语、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日常生活用语等。
比如商量是口语,商榷是书面语。如果你平时跟朋友讲话说,我有点事要和你商榷,那么你可能会因为装β被打。
而考试选取的命题材料多是书面语。
7、固定搭配
逻辑填空题中有的题目会考察固定搭配。固定搭配指一个词和其他词已经形成的搭配关系。
比如时政热词搭配: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专业术语搭配:股市震荡、价格均衡、边际成本、自我认知。
常用词搭配:透过……现象、维持秩序、明确目标、集中精力、文化积淀、敬畏大自然。
如果考察到固定搭配的话,一般没有技巧,靠平时积累和掌握。
8、分析句子的语境
语境信息指文段中存在的对答案具有提示作用的信息,包括带有感情色彩、语意轻重、表达风格各异的具体词汇,也包括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标点符号。
横线前后文的语境往往隐藏着答案的指向,这类考法也逐渐成为考试的重点,需要我们多加关注。
扩展资料:
2021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方法:
1、语速联想法
通过分析词语中不同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语素指的是最小的音译结合体。如“天地”这个词语,“天”和“地”就是组成这个词语的两个语素。
2、遣词造句法
在解答逻辑填空题目的时候,有时题目选项所设置的词语我们非常熟悉,但是又不同,这时可以把近义词放入日常生活中,通过揣摩用法的不同,找二者差异。履行和执行两个词语经常遇到。一般“履行”与“承诺”搭配,“执行”与“任务,命令” 再比如“体恤”与“下属” 、“体察”与“民情”。
除了对一些常考词语进行背诵积累之外,还可以通过语素联想法和遣词造句法快速辨析词语的差别,从而选出一个与文段最适合的词语,所以建议以方法为导向,把握技巧快速解题,提高准确率。
公务员实词辨析口诀
公考行测中的选词填空,常常涉及辨析词语,选词填空。在词语辨析中,包括词语含义的侧重、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词语含义侧重
词语含义侧重是指两个词语的用法不同,含义各有侧重点,具体填词时在选项中体现为字形相近,发音相同等特点,但其意义各有侧重,用法不同。怎样辨析这一类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辨析:
(1) 拆字辨析,即把两个语义相近的词拆开,分析其异同的那个字,进行组词辨析,理解词语的侧重点。
(2)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注意词语内在含义的侧重点,一般与哪些词语搭配,平时阅读时要多多留心,注意积累。
词语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是指某些词语除了含义外,其本身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特点,给人以一种直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受,善于引发人们的联想。选词填空时,就是要辨析选项中的某些词语所包含的形象色彩。
⑴ 填词时把握词语的形象色彩;
⑵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词语语义轻重
语义轻重是指两个词语的语义、语气有轻重之分,在选词填空时要联系上下文,所选词语的语义轻重程度要与文段所表达的轻重程度相匹配。
词语的情感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义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倾向、对客观对象的态度、评价等要素,大致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类型。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就是文段整体和某些词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选词填空时也要依据上下文,注意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感情色彩,确保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中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一致。
公务员考试实词,虚词,易错成语
逻辑填空一直以来占据着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在做题中容易失分的地方。从题量上来讲,一般稳定在20道题目。往往侧重对于三类词语的考察:成语,实词,虚词。一个词从诞生开始意义总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这个与汉语的表意性有关,汉子是表意文字,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有限的汉字去表示多变的社会,从而导致一次词义的多义和相近词义的诞生。而实词辨析成为同学们在做题中的重灾区。今天中公教育就从词义角度分享给大家三个角度去区别词语的含义。
1、 含义侧重的角度辨析词语
有些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侧重方面的不同,比如“精巧”和“精致”。“精巧”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精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再如,“首选”和“精选”。“首选”侧重强调首要的选择;“精选”侧重强调精心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语义的侧重区分一些词语。
例1: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______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________。
③夜晚来了我还依然_______眼睛,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A.制造 过渡 打开
B.创造 过渡 睁着
C.创造 过度 闭着
D.组建 过度 张开
【答案】B。中公解析:第二题看“过度”侧重于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侧重于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题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逐渐变化选择“过渡”,排除B、D;“打开”侧重于动作方式,“睁着”侧重于状态,根据题干应选择夜晚来临时眼睛的状态,选择“睁着”。故答案选择B。
2、语义轻重的角度辨析词语
语义的轻重往往表现在同义词中,一般而言,动词和形容词在语义轻重上的差异比较明显,这样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角度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加以区别。比如“失望”和“绝望”,都表示不能够满足的意思,“失望”指失去了希望;“绝望”彻底的不在抱有希望。“失望”相比语义就要轻很多。“损坏”和“”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
例2: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机动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干死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________。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长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答案】C。中公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题干中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差异性,“各有所求”未体现差异性,“南辕北辙”强调的是行动和目的相反,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D。“相差甚远”和,“截然不同”都有强调不同的意思,“截然不同”比“相差甚远”语义重,故比后者更契合题意,本题答案为 C。
3、词义范围的角度辨析词语
词语从诞生开始的象形表意到后来不断丰富的词义变化,必然会导致一词多义和同义词之间的范围变化的问题,其实古今意义的区别就能够看出词义的变化,比如“妻子”,古代意思就是妻子和孩子,现在意义上只指男性的配偶。随之时代的变化,词义的大小也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比如“年代”和“年月”。“年代”指的较长时期,“年月”指比较短的时期。再如“事情”和“事件”。“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较小。
例3:当漂泊成为生活的主题,何止中秋、端午、重阳、清明——物质丰盛的同时,传统节日文化感也在不知不觉中_______,被大城市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所__________。
A.灭绝 替代 B.消亡 排斥
C. 淡化 取代 D.丧失 非议
【答案】C。中公解析:灭绝指消灭干净;消亡殆尽;消亡指灭亡;消失;丧失指失去;淡化,减弱或减轻。均有失去没有的意思。灭绝和消亡语义较重,题干中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感,灭绝和消亡语义太重,排除A、B。淡化和丧失,淡化侧重讲减弱,丧失侧重讲失去,搭配文化感淡化更符合题干,故此答案选择C。
100个常考及易错成语
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21) 豕突狼奔: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22)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23)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24)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25)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2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27)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28)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29)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30)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3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2)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3)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34)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35)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36)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37)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8)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39)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40)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41)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42)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3)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44) 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含贬义。
45)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46) 一蹴(cù)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47) 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48)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49)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50)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51) 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52)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53)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54)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55)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对着优裕的生活。
56)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57)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58)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见踪影。语出崔颢《黄鹤楼》。杳,见不到踪影。
5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60)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61) 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62) 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疱,厨子。
63) 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佛教把天灾人祸等厄运称为“劫”或“劫数”
64) 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65)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66)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67) 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68)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69) 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70) 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71) 自怨自艾(yì):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治理,改正。
72)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73)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74)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75)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76)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77)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8)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79)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0)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81)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82)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83)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84)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85)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86)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87)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88)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89)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90)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91)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92)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93)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94)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95)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96)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97)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98)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99)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100)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需要读全文吗、公务员考试实词辨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文章:
- ·广西横县事业单位2017(贵州事业单位考试时间2021)
- ·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公示(吉林省公务员公示网站)
- ·特岗公务员考试(特岗 公务员)
- ·会同事业单位招聘面试(事业编待遇标准2022)
- ·梁平事业单位考试报名统计(2022重庆市属报名人数统计)
- ·贵港事业单位吴雪(广西贵港事业单位公告)
- ·公务员考试请人报名(公务员考试请人报名怎么写)
- ·9月9安顺事业单位排名(安顺市人民政府网招考招聘)
- ·2018年河南华图公务员考试(河北省公务员考试)
- ·朔州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2022事业编制招聘岗位)
- ·事业单位面试题要怎么作答的简单介绍
- ·陕西省事业单位政治知识试题的简单介绍
- ·合同法租房合同(通用10篇)
- ·工程质量保修书【最新5篇】
- ·科协事业单位面试(科协是科技局的下属单位吗)
- ·三方协议书优秀10篇
- ·宁夏公务员考试网华图(宁夏公务员考试中心网)
- ·聊城市度假区事业单位(聊城市旅游度假区领导班子成员分管)
- ·云南公务员考试考多少分(云南公务员要考多少分)
- ·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163(贵州163公务员招聘信息网)
- ·苏州市2018年公务员考试(苏州公务员考试真题)
- ·车辆转让合同协议书电子范本(通用3篇)
- ·2014年丽水事业单位招聘(2013丽水日报事业编制笔试)
- ·2017湖北省公务员考试(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 ·事业单位通用能力标准(事业单位a和c哪类最难)
- ·2017年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简单介绍
- ·公务员考试社会学属于什么类(社会学报考公务员属于什么专业大类)
-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最新7篇
- ·湖南省2018公务员考试网(湖南公务员考试网中公教育网)
- ·公务员考试论坛网(公务员论坛qz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