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02-15 08:11:45 | 文章来源:职结果

今天给各位分享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介绍及答题要求?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是必考的科目之一。但是一提起申论,就会有不少考生大呼头疼,不知从哪里开始复习。就为各位考生详细讲解申论考什么,希望给各位考生的申论备考提供基本的方向。

一、考试方式

申论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试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从2014年起,申论考试时限较之以前的150分钟延长了30分钟,调整至180分钟,由往年的14:00—16:30调整至14:00—17:00;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能力考查

申论测查的是作为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两类试卷主要考查的能力如下:

1、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2、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四、主要题型

申论考试中常考的共有五大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及申发论述题。

归纳概括题:对给定资料或试题中特定部分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题:以分析为主要作答方法、综合多种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类型,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本质和引申意义,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主要表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贯彻执行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中所包含的工作目标与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据给定资料以及设定题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及时有效地完成题目限定任务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执行能力。

提出对策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主要考查考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文章写作类题:要求考生在给定字数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并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题型。简单地说,文章写作题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018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2018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第一题:请根据资料2,归纳小童获得“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员”荣誉的原因。(20分)

要求:(1)归纳全面,语言简明;(2)不超过200字。

第二题:请针对资料3和资料4所涉及的城市人才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措施得当;(2)思路清晰,层次分明;(3)流言流畅,书写工整;(4)不超过500字。

第三题:请根据你对资料5中划线部分“当简勿繁,当繁勿简;简繁得当,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成果”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社会实际,以“人才建设工作的简与繁”为题目,写一篇论文。(5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3)语言流畅,书写工整;(4)总字数800~1000字。

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对策类试题解答思路

对策类试题解答思路

对策即为应对性策略。需要考生对问题的性质,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或者是发展趋势做出评估和判断。在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而提出解决的办法。申论中的对策是用来解决问题和削弱负面影响的行为。

一、作答过程

第一步——确定题型

第二步——审清题目作答要求,定位作答范围

第三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提炼出材料中的核心信息点,进而找到答题要点

第四步——整合作答要点

二、具体分析如下

针对“给定资料6”中《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所反映的问题,某省职能部门拟起草一份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方案。假如你是该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你认为方案中应明确哪些具体措施?(25分)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300字。

(一) 题型判别

题干要求针对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提出具体的措施,“对策”“建议”“措施”“方案”等词是常见的对策类题出题方式,本题即属于申论阅读理解题中的对策类试题。

(二) 审题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针对农家书屋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本题作答范围已经被限定,考生作答此题,只需关注材料6即可。结合材料可知,农家书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生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同时,对于材料中出现的经验直接提炼作为答题要点即可。

(三) 提炼材料中的信息点

材料6: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工程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2014年5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的首次农家书屋数目分析会。农家书屋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农民对图书有哪些要求?有关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请看《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分析:本题借农家书屋的口吻来叙述农家书屋目前遇到的问题和现状以及农民对图书的要求,其中农民对图书的要求也是农家书屋需要提升和完善之处。】

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一个农家书屋,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在全国有几十万个兄弟姐妹。党和政府多方面的关怀与扶持,农家书屋管理部门每年通过制定推荐书目的方式为我们选书和配书,至今已经出了5次书目了。许多农民朋友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他们的许多难题在我们这里找到了答案,如今我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点——农家书屋的书目选送方式是由农家书屋管理部门制定推荐书目的方式为其选书配书。】

不过有时候我也苦恼,有的出版社推荐的书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书它们又没推荐上来。【分析:转折关联词“不过”引导重要信息——由出版社推荐书目的选书方式存在问题。】还有的时候,农民朋友需要的书出版社没有,送来的书又往往脱离农村实际,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有的出版社让畅销书走市场,把卖得不好的书推荐给我,这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有8亿农民,市场潜力巨大呀!【分析:递进关联词“还有”“更”引导重要信息——书目脱离农村实际的问题,出版社存在短视行为的问题。】

我的兄弟姐妹们有相当一部分过得并不如意,他们的大多数人员由当地的村干部兼职,村干部因为事务繁杂,客观上无法保证我们的正常开放,没有严格的借阅手续,借后不还的现象较为普遍,图书散失现象时有发生,【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点——农家书屋管理存在管理人员兼职 ,没有严格的借阅手续,借后不还,图书失散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常年放在书屋里不对外借阅。【递进关联词“甚至”引导重要信息——农家书屋管理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不对外借阅的问题。】当初建设时,县(市、区)新闻出版部门是责任主体,村负责提供场地,建好后由村负责管理、维护和开放,但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分析:转折关联词“但”引导重要信息——农家书屋的管理没有建立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村镇干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些镇、村干部重视不够,县(市、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更无足够的人力、物力对此进行直接而有效的管理。

我和兄弟姐妹们都希望能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可有一部分的乡镇至今没有配备电脑,有电脑的也不都能上网。每当看到农民朋友因不能上网而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特别难过。【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点——农家书屋没有电脑,电脑不联网的问题。】 我知道农民朋友喜欢音像、报纸、期刊,尤其是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可这些我没有,【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点——缺少音像、报纸、期刊等农民需求的书籍】我听说,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兄弟姐妹已经跟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有的还建设了互联互通的数字书屋,有的建立了捐助平台,通过冠名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建书香社会……我想如果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农民朋友该有多高兴啊!【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点——农家书屋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建设数字书屋,建立捐助平台。】

(四) 整合材料要点

问题1:推荐书目不符合农民需求。

问题2:书目脱离农村实际。

问题3:出版社短视行为。

问题4: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图书,无法正常开放,没有借阅手续,借后不还,图书失散不编号,不登记造册,不对外借阅。

问题5:没有建立监管机制,没有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问题6:村镇干部重视不够,文化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

问题7:没有电脑,电脑不联网,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问题8:缺少音像、报纸、期刊等农民需求的书籍。

经验1: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合作互通互借 ,建设数字书屋,捐助平台。

(五)参考答案

一、建立监管机制:1.明确新闻部门、镇村等职责,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干部重视度。

二、加强日常管理:1.任命专职管理人员,纳入考核机制;2.制定书屋管理条例,定时开放,图书编号、造册,完善借阅手续并严格执行。

三、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政府增加投入,增加电脑等硬件设施,并接通互联网,与民众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四、优化、丰富书屋图书资源:1.调查民众需求,输送民众需求书籍,如音像、报纸、期刊等。2.与当地图书馆通借通还。3.主管部门与出版社协调,优化输送书籍。4.利用网络,建立互联互通的数字书屋。

五、利用社会资源、筹集社会资金:建立捐助平台,通过冠名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解决财力、物力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怎么解答?

综合分析类试题是以分析为主要作答方法、综合多种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类型,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本质和引申意义,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作答字数多集中在200~300字之间。

综合分析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考查次数较多、比重较大的题型,而且自从该题型出现后,几乎每年必考。同时是申论考试中出题花样最多、灵活性最强的题型,其中包括阐释型、启示型、评论型、关系型等多种题型,并且即使是同样的题型,提问方式也迥异。这无形中增加了考生作答的难度。华图教育专家十五年来致力于专业的申论研究,成果硕硕,在此与考生分享一二。

一、能力考查重点

(一)能力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所涉能力主要表现为综合分析能力,该能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申论考试主要考查的一种能力。

(二)考点分解

1.对资料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从给定资料中分析和归纳出题目所要求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把“分析”和“归纳”这两种方法提炼出来,对考生做出了要求。在这里,分析和归纳的对象主要为给定资料的内容、观点和问题。

2.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

这里的多角度,从内容上说,要包括对问题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全面分析;从性质上说,要看到问题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当然,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上所有的角度,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在这里,强调的是考生面对试题时,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3.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这两点对于得出结论、作答试题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一考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前面两个考点存在顺承的逻辑关系,即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是在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或归纳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

二、题型分类

综合分析类试题出题形式非常灵活,就目前的出题形式而言,可分为七个基本类型:启示型、评论型、概括型、阐释型、申发型、比较型、关系型。

(一) 启示型分析题

启示型分析题,主要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该题型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说明从……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从……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等。

(二)评论型分析题

评论型分析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评论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个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另一种是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三)概括型分析题

概括型分析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题型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分析依据”、“分析特点”、“分析影响”、“分析新变化”、“分析优势”等等。它与单纯的归纳概括题有相似之处,即都要经过概括的程序得出材料的要点和含义。不同在于,归纳概括题属于按点给分,考生简单罗列出答案要点即可;而概括型分析题大多在按点给分的基础上,会多出一项结构分:考生必须在全面把握答案要点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架构起答案的结构(如总分总、宏观——微观、总体——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结构等等)。

(四)阐释型分析题

阐释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重点考查考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简明地阐释给定资料的能力。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请阐释……观点”等。题型关键词是“看法”、“观点”、“理解”。近年来国考申论热衷于该题型。

(五)申发型分析题

申发型分析题就是在结合题目要求的条件下,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进行纵深地、全面地分析、阐发和论述。这类题型有的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由……引申,谈想法”;有的则是引用材料中的观点,让考生“谈认识”。

申发型分析题的特点是既依据材料,又超越材料,与其他类型综合分析题不同的是,这种题型考生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答案要点非常少,材料只是答案的切入点,作答的重点是超越材料,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六)比较型分析题

比较型分析题,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异同的一类题目,包括观点、看法、意见、做法的异同等等。这类题目往往针对的是具有争议性的材料,因此,一般需要回到相关材料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比较体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七)关系型分析题

关系型分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分析出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这类题型在近两年才出现,与哲学科目中的辩证思维题类似,但它不仅仅是道简单的哲学题,因为,对这类题的分析论述还需要紧密结合给定资料。如果考生只从哲学角度分析,而不结合材料,那么肯定会造成自说自话的现象,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类题型的典型提问形式有“阐述××与××的关系”、“谈谈××、××、××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即有的是要求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则要求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作答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条理清晰

作答要条理清晰,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从结构上来说,条理清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具体情况,答案采取“先总述后分述”、“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先宏观后微观”、“先总体后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的结构进行组织,以体现逻辑层次。二是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汇: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等。

从内容上来说,条理清晰指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保证在落笔之前就已完成了对要点的加工整合。如果逻辑混乱,形成的答案也将杂乱无章。比如,2010年918多省公务员考试第二题,要求谈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作答时应围绕整合的目的、政策、效果这三个方面展开,如此形成的答案,便能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二)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指的是考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确予以陈述,不能模棱两可。

观点不明确,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以罗列问题的表现形式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是无用的。考生要充分联系给定材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材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三)分析合理

要做到分析合理,需把握以下两点:第一,找准、找全分析对象;第二,分析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1.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找准、找全分析对象,是确保分析合理的前提。如果分析对象都搞错,分析再合理,最终也会与正确答案差之千里。

2.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即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重到轻、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逆向,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也要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内容形式、现象本质等原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评价性综合分析题怎么解?

【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

第一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要求考生“进行价值判断”,属于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题型与“理解型综合分析”的区别在于观点不明确,需要考生先进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观点(是什么):对观点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

2、论证观点(为什么):证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正确合理;

3、落实观点(怎么办):简要阐述对策措施;

这一思路包括了综合分析能力作答的三个阶段“总——分——总”,体现特征一:作答对象更多元。

第二步:阅读材料,把握要点。此题的给定资料较多,我们逐一梳理。

第一段: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无要点,提出疑虑“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二、三段:“从理论上说,这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说明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支持,理由一)

第四段:马太效应指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说明现实中,新技术在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上依然存在障碍(反对,理由一)

第五段至第八段: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新技术的屏障。

“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支持,理由二)

“获得娱乐、消费甚至精神的寄托和心理抚慰。”(支持,理由三)

“不仅扩展了视野,转变了意识,而且有了表达的渠道”(支持,理由四)

“即时调用各种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以及各种经验,他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用QQ群建立维权组织;同时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更容易取得外界的声援和帮助。”(支持,理由五)

第九段直至结束:“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和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反对,理由二)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合要点。

理论上,新技术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屏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障碍。

其实给定材料的逻辑即是我们的作答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只需透过现象推断出对策措施“怎么办”即可。

第四步:规范书写,完美呈现。

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困难。

具体体现为: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一、给他们的生活。交往、求职带来便利,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抚慰;二、使其拓宽视野,转变意识,畅通了表达渠道;三、通过新技术自我维权,获取外界声援与帮助。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源的人人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还必须线上线下相结合。

因此,应合理看待新技术,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

一、书写时最好分三段,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条理;

二、注意逻辑词“具体体现为,因此”的使用;

三、“价值判断”是通过上述分析推断而来,虽然材料中没有,但不可不写。

综上所述,评论型型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思路可以概括为=价值判断+分析论证+作出结论。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