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0篇)

时间:2023-03-01 14:02:14 | 文章来源:职结果

数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而产生。虎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

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总结反思: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动态性问题通常是对几何图形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发掘“动”与“静”的内在联系,寻求变化规律,从变中求不变,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解答函数的图象问题一般遵循的步骤: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2、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由每段的解析式确定每段图象的形状。

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1、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平线段表示。

2、自变量变化函数值也变化的增减变化情况。

3、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初中数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篇三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三、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旋转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二、中心对称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数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积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平时我们可能不是很在意,那么到了初二后就会突显出来。首先新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遇到的就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面。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始终不能把握解题技巧,也就是说学生缺乏对待数学的举一反三能力。

还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效率太低,无法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解题,对于初中的考试节奏还没办法适应。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总结归纳的习惯,不会归纳知识点,不会归纳错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常见面积定理

1、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各部分面积的和;

2、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等底应理解为两底的和相等)的面积相等;

4、等底(或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比等于其所对应的高(或底)的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等角或补角的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夹等角或补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等角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比等于夹等角的两边乘积的比;

7、任何一条曲线都可以用一个函数y=f(x)来表示,那么,这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就是对X求积分。

初中数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相关的角: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七

一、平移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性质:(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分清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分析所作的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健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关健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5)写出结论。

二、旋转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

(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

(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

(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常见考法

(1)把平移旋转结合起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2)利用平移变换与旋转变换的性质,设计一些题目。

误区提醒

(1)弄反了坐标平移的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

(2)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没有掌握。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篇八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九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

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

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10篇《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