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二】
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
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二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XX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恫?(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⑥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省略介词“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推荐文章:
- ·二胎申请书精选3篇
- ·工作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 实践工作经验总结【通用3篇】
- ·最新行政助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9篇
- ·2023入党申请书格式模板【最新3篇】
- ·房补申请书范本 个人房补申请书(最新8篇)
- ·教师培训个人总结(精选7篇)
- ·如何回答职业选择类问题,你有一份答题模板待查收
- ·最新周报 周报个人工作总结通用8篇
-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最新9篇
- ·年终工作总结结束语通用4篇
- ·大学团支书的申请书(优秀4篇)
- ·2023农村农民入党申请书优秀8篇
- ·污水处理厂工作总结优秀4篇
- ·年终工作总结【精彩3篇】
- ·党支部考察意见(通用4篇)
- ·晋级申请书精选10篇
- ·新手摄影师怎么提升自己?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格式范文优秀9篇
- ·最新大学生入党志愿书【8篇】
- ·大学生助学金申请书800字【最新3篇】
- ·美术工作总结【通用9篇】
- ·团委工作总结【优秀7篇】
- ·关于团员小结300字【优秀7篇】
- ·辞职申请书如何写辞职原因 辞职申请书离职原因怎么写好精彩7篇
- ·入团申请书1000字左右范文(精选4篇)
- ·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优秀6篇)
- ·5.29协会活动总结【最新4篇】
- ·申请吧主的感言【优秀6篇】
- ·最新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优秀3篇
- ·《秋天的图画》课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