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医学院五院工资(医学院工资待遇)

时间:2023-04-23 08:37:23 | 文章来源:职结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斗门医学院五院工资,以及医学院工资待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医学院怎么样

 医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是关东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5月,是我党自己创办的一所医学院校。当时,为适应解放战争需要,部队亟待一批军医人才,根据大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条件,故在大连办了这所医学院,校名为关东医学院,学制2年,由当时的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负责人王布君任院长,1949年1月,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大连大学,将关东医学院改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为了办好大连大学医学院,1949年4月,中央委派了原新四军卫生部长、著名医学专家沈其震同志任院长,学院也开始实行正规的五年学制。为了符合“正规大学”的要求,沈其震院长首先在加强学院师资方面作了积极努力。曾先后到香港、上海等地联系和招聘教师,使不少在敌占区或香港的著名专家教授纷纷应邀来到学院工作,使教师由创校初期10余人,急增到11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0人、讲师23人、助教61人。这对大连大学医学院的正规化建设起了重大作用。1950年7月23日,按照东北人民政府令,取消大连大学。大连大学医学院正式改名为大连医学院。

1965年8月,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1965年底,经中央批准,决定南迁贵州省,经过近3年的筹建,1969年4—6月,学院教职工和部分在校生、第一附属医院职工及全部仪器设备,南迁到新校址,大连医学院改名为医学院。

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1969年的南迁和1981年起原大连医学院教职工94%逐步北调大连,使医学院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受到了重大损失。近10年来,学院在艰若的办学条件下,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既不缩小原办学规模,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稳步发展的道路,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又出现新的局面。

为适应贵州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院在1978年之前,只有1个系1个专业的基础上,到1990年已发展有3个系,2个本科生专业,4个专科生专业,8个硕士生专业;还设有各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进修班、培训班和专业证书班。为满足贵州省对医学人才的多层次需要,学院逐步建立较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序列,1889—1990学年度,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484人(专科生210人),研究生20人,还有进修生、专业证书班学生等共100余人。

 1982年以来,由于一批教师逐步北调支援大连医学院复办,学院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计划。本着“借助老教师的力量,加速教师队伍的在职培养和提高”的指导思想,尤其对中年教师工作上压担子,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加以提高,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培养方法,使一批中年教师成为各学科带头人。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师资力量雄厚,另聘教师240人,现有教授、副教授 等高级职称448余人,讲师等中级职称581人。有博士、硕士250余人,有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 、省管专家9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一支由留 学学者、博士、硕士、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组成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从80年代开始,医学院与国内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与瑞典乌默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英、日、加拿大、 新西兰、瑞典等国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先后派出150余人出国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访问。

医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也在逐步改善和发展。新盖了一幢10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楼和一幢4000平方米的图书馆。现有45个实验室(含1个科研中心实验室和1个电镜室),仪器固定设备7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并有各类外文期刊,还建有闭路电视等电化教育设置。附属医院有床位700余张,是一所能施行颅脑、显微外科、先天性心脏病修补和心脏瓣膜置换等复杂手术的综合性医院。另有省人民医院等4所地方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医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药物制剂、药品检验、 眼耳鼻喉科学(五官科)、妇产科学、护理学、美容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法医学、信 息与计算科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工程和英语等1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药理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17个硕士点45个学科招 收硕士研究生和开展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工作。临床医学成为专业硕士学位全国第二批试点 单位。拥有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等4个省级重 点学科和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基础药理实验室,贵州 省医疗美容专业培训基地设置在该院。学院珠海校区,占地1240多亩,2002年秋季已落成开学 。 医学院有一个独立学院——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5个教学部、9个本科系、88 个教研室、42个实验室、21个研究室和2个中心实验室。全院藏书82万余册,全馆微机管理, 检索方便,与全国600多所兄弟院校和医疗科研部门有资料交流,为省卫生厅委托科研 附属医院课题查 新检索单位。学院已于 2001 年建成计算机校园网。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55年,是国家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被授予硕士点的院校之一, 有49个学科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641人。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学位办)批准,我院从2002年起面向香港、澳门、台湾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在建院初期本科在校生人数一直保 持在1200人左右,面向全国招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办学层次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 ,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连续扩招以后,在校生人数目前已有10400人。学院本专科招 生重点在贵州省内,1999年至2002年经批准本科招生扩大到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等24个省区市招生。

医学院现有六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副厅级)有床位1000余张,是一所临床科室齐全、医疗教学仪器设备先进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9年又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1998年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附属口腔医院;第二附院坐落在省城贵阳;第三附属医院在原医院的基础上建成;第五附属医院在原珠海市斗门区人民医院基础上建成;第六附属医院为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六所附属医院共有床位3125张,临床教师中中级职称以上近500人。此外,有贵州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院、成都市第二、第五、第六、第九人民医院、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大连铁路医院、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等47所分布在贵州、四川、大连、上海、深圳的教学医院,能充分保障临床 教学与实习。

2001年12月10日,医学院与珠海市正式签订了合作建设珠海校区的协议。医学院珠海校区办学层次以研究生、本科生为主,开办的专业有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工程等。医学院珠海校区从2002年起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现已开学。1980年至今,全院共获各类科研成果40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和撰写参考书260多部,发表论文9700余 篇,其中1997年国家发布我院论文被收录入SCI为贵州高校之首。

学院南迁以来,共为国家培养15000多名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各类进修生3500 余人,培养中级卫生人才3000余名。学院建院以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艰苦 创业、曲折发展、再创辉煌的各个阶段,形成了“ 严谨 、求实 、团结、创新”的校风,“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的学风和“ 艰苦创业、严谨治学、勤奋向上 、救死扶伤 ”的传统精 神,最终体现为一种“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团结拼搏、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的遵医精神 。1995年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我院,以及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视察该院,对我院的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2000年和2001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章新胜先后来我院视察,又进一步肯定了我院的办学特点 。1997年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校庆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副总理又为我院题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优秀医务人才,为人民健康事业作贡献。 学院从海滨大连到名城,坚持发扬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以治学严谨、管理严格得到国家、省、部领导和兄弟院校一致好评,1998年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院召开,1998年 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学校。在新的世纪里,全院进一步按照“坚持方向、抓住机遇、深化 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团结奋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将为寻求新的发展,建设花园式的 校园,为培养高质量的高级医学创新人才努力奋斗。

珠海市遵医五院属于几甲医院

[ 用户登录 ]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媒体看点

设备介绍

视频新闻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南方日报》报道:遵医五院创建“三甲”医院 给力“健康珠海”

来源:遵医五院宣传科 发表时间:2016-09-27 浏览次数:27857

遵医五院新院区在2014年投入使用。

“珠海西部现在的环境和条件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就医不用专门跑到市区那么远。”近日,斗门居民刘女士在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以下简称“遵医五院”)诞下一个6.5斤重的女婴。她说,随着遵医五院新院区在2014年投入使用,珠海西部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关系城市发展的品质和吸引力。近几年,遵医五院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广东省和珠海市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从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入手,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医院的技术、服务、社会效应全面提升,硬件水平再上档次,服务流程形成循环圈,医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迎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所吹响的“健康中国”新号角,遵医五院正汇聚起创建“三甲”医院的强大力量,努力成为“健康珠海”的有力参与者和见证者。

体制改革:优化服务破解“看病难”

今年59岁的许先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时靠药物维护。近日,许先生因病情突发,被送进遵医五院。在没有交钱的情况下,该院组织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紧急治疗,最终许先生康复出院。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题。从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医药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的改革方向,到2015年《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政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涵盖物质、人力、制度层面。

在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优化服务流程,破解“看病难”问题,是遵医五院提升服务、医疗惠民的重要抓手。医院首先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对急危重、无陪护病人实行挂号、就诊、取药、住院一条龙服务,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与此同时,医院开展舒适医疗服务,将原来只在周一、三、五开展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间延长至所有工作日均开展。

在住院诊疗方面,遵医五院率先在全市启用移动医疗护理查房系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的形象,为更好地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破解“看病贵”方面,2015年3月29日24时,广东省药品零差率销售正式启动,遵医五院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取消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按进价销售。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医院实现门急诊挂号费医保病人减免136770人次,计136.77万元,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改革惠及门诊和住院患者148716人次,涉及减免相关费用12063456元。

龙头带动:引领斗门“医联体”建设

今年2月,一场特殊的会诊在斗门引起关注,遵医五院和乾务卫生院搭建起远程会诊系统、心电图传输系统,远程实时对乾务卫生院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报告查看、审核、反馈。据了解,乡镇卫生院与三级医院实现视频会诊,在全市属于首创。

笔者在会场看到,遵医五院现场就乾务卫生院正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实时传递回乾务卫生院,再由卫生院医生生成检查报告单。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省去病人特别是行动不便患者来回转诊奔波的时间,以及为此耗费的人力财力。

这是斗门区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斗门启动医联体建设,将区内9家成员医院形成分级诊疗机制,使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据悉,9家“医联体”成员医院分别包括遵医五院、区侨立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井岸镇卫生院、白蕉镇卫生院、斗门镇中心卫生院,乾务镇卫生院、莲洲卫生院、白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斗门区医联体的牵头医院,遵医五院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带动医联体发展,与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专科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机制。

遵医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的紧急病患的医治能力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只要有需要,摄像设备可即时打开,三级医院的专家立即远程坐诊,避免转诊延误;且远程会诊系统摄像头的清晰度更高到“每根头发丝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除了提供视频诊疗支撑,作为斗门区“医联体”的牵头医院,遵医五院还派出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专家共36人,338人次到基层卫生院带教、坐诊,诊疗人数3850余人,带教人次180余人,专题讲座17次;接纳斗门区基层卫生院5位医务人员到遵医五院进修,邀请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相关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讲座培训共14次,总计339人次。

据悉,医联体未来还将建立家庭医生转诊机制,在惠民利民的原则下,重点突出医生、药品、设施等优质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就医,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

医养结合:遵医五院九明医养康护中心12月竣工

当前,珠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98%,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不少城乡家庭正陷入小型化、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的困境,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与宜居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养老体系,是珠海面临的一大课题。

立足实际,勇于创新,2015年10月,遵医五院与深圳市九明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利用民间资本联手打造珠海市规模最大的医养融合单位——遵医五院九明医养康护中心,为解决养老问题探出了一条新路。

在院长李建国看来,探索医养结合,也是遵医五院的自身之需。“此前,五院的老院区,只留下康复科和感染科两个科室,很多房屋和床位闲置,而新建的五院当时正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运转起来很困难——我们是异地办医、自收自支,财政没有补贴,整个新医院都是自筹资金来建设的。”

“不能让老院区荒废着,要把它盘活、运转起来。”这是当时遵医五院上下的共识,但是如何盘活?李建国认为,老院区处于“闹中取静”的位置,最适合养老。“珠海夏天人不多,一到冬季气候温暖、空气质量好,非常适合老人居住。”

“医养”,如果没有“医”来支撑的话,“养”就难以成立。建成后的医养康护中心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便民门诊;二是医养区,主要是老年病的诊治、失能老人和部分失能老人的康复;三是养老区,主要为自理老人的养老区域;四是疗养区域。

“我们对现有的一些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将‘医’和‘养’同步进行,在养老过程中全程与医院共享病床、医疗设备、医疗团队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对患有老年病的老人进行联合会诊,可通过绿色通道在医院诊治,病人档案与医院同步,做到病有所医,康复后再转入养护中心。”

珠海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的医生有合格的吗?

珠海斗门的遵医五院,基本算是珠海同等级医院最差的;他的前身:斗门区人民医院,是挺好的,但是,成为遵医后,就不行了,以至于在斗门,很多人小病去诊所,中大病,就去市区的大医院。建议楼主不是急诊,还是到市区的三甲医院就医吧!

请问珠海哪里的牙医最好?

论技术和实力的话还是斗门的医学院第5附属医院厉害!它的口腔科在全国都是比较有名的!而且价钱也便宜!就是坐车要1个小时才到!

斗门五院

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详细地址:珠海市斗门区港霞东路268号

邮政编码:519100

电话号码:0756-5521292、5552833如果从拱北开车去斗门五院,可以走九洲大道——前山立交——珠海大道——斗门湖心路右转——湖心路——尖峰大桥右转——井岸中兴路——港霞路——五院开车约需时白天45分钟,早8时和晚6时因堵车,则需1个多小时。如果到了井岸实在是找不着路,可以在路边叫一辆摩托车在前面带路,一般只需3-5元,很方便的。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谁能告诉我五院怎么样?

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于2003年9月10日创建,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教学,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型医院。医院现有正高4人,副高52人,中级137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12人。床位383张,年门急诊量35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万余人次。医院科室齐全,门诊和急诊科设施完善,住院部设有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整形烧伤科、手外科)、内科(血液科,心血管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肛肠科,儿

科、新生儿科、麻醉科,高压氧室、防保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功能科,药剂科等。

医院重视科技兴院,购置了全身螺旋CT、CR、MRI等大型设备,一般设备有电子胃肠镜、人工呼吸机、脑电地形图,血气分析仪、C臂X光机(手术用),电子腹腔镜,胆道镜、电子纤维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膀胱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电子鼻窦镜、肺功能仪,冰冻切片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等。[1]

全方位引进和培养人才,积极开展新技术,目前能开展断肢(指)再植手术,各种手外科手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乳突根治术,胃癌根治术,半肝切除术,胃镜下食道静脉出血套扎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椎体置换术,脊柱侧弯矫正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无痛分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子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细胞缩减术等高难度手术。在血液透析,ICU、CCU等现代设施的支持能对各类危重疾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斗门医学院五院工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医学院工资待遇、斗门医学院五院工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