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及现象(通用4篇)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篇一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一定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漏掉反应条件和“↑”“↓”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
“一写,二配,三注”
(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反、右生),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要加以检查。
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等),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 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 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看书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学生讨论: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 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
4、缓慢氧化 有何意义?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生活动 看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 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举例: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 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回答问题
看书上装置图,注
意连接方法。
讨论收集原理
讨论
5、6两步的原
理: 防止倒吸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 能力目标:
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小结:(板书)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
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些特点?
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
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
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
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作业: 作业本第四节
想一想: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
问题: 什么是分子? 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第一遍看书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元素》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
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 能力目标
1、提高阅读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 教学重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课本并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叫元素?
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
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称为元素
数、中子数、电子数之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间的关系。 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
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
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
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
3、氧、硅、铝、铁
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
2I2
H2
Fe3O4
H2SO
4H2O
P2O
5 P4
He
HCl 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 同步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原子》 知识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学生知道另一种微粒原子的概念;
2、学生会比较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3、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学生能复述原子内部结构;
5、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教学难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10%NaOH溶液、学生电源、导线、酒精灯、线香、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分子有什么特点?
3、作业讲评:
着重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引入:分子虽然很小,但在一定条件
看书第五节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回忆巩固已学知识
讨论回答
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说明:为了增强导电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时为便于学生观察加了点观察演示实验,注意两极产生气体的量并判断气体成份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红墨水。
分析: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电解的时候,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H2O
4H + 2O
2H2 + O
2问题讨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与物理变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化有何不同? 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
变。
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如何理解这概念?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
不变。
与分子相比有何异同?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看下列分子的符号(分子式),认识变化,而原子不发生变化。 它们的构成情况: 在核变化中原子才会发生氦气----He
氯化氢---HCl 改变。
甲烷---CH
4 二氧化碳----CO2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氮气---N2
(1)小(2)运动(3)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隔(4)有质量(5)构成物碳、硅、金属等 质的一种微粒(6)同种原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作业:
自然同步第五节1-5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回答问题: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
2、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组合成新的分子 布置自学:
相同不同点
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点 分微粒
化学
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
子 运动
有质量有原间隔 子
反应中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看书思考: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小结: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就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此时的原子就成了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
简介: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8个单位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区域,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看书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如何换算?
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小结:
它们的电性怎样?分别居于什么位置?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什么?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相对来说,电子是在原子内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你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看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运算。
2、有,单位为一,通常不写。
3、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66×10-27千克
4、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练习:
1、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A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三
Cl2+Cu Cu Cl2 3Cl2+2Fe 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 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 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Ca(ClO)2+2H2O+ 2CO2(多量)== Ca(HCO3)2↓+2 HClO
Ca(ClO)2+2 HCl == Ca Cl2+2 HClO(强酸制弱酸) 2HClO 2HCl+O2↑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Br2 + H2 === 2H Br(500oC) I2 + H2 2HI
2Cl2+2NaBr===2NaCl+Br2 Cl2 +2 K I ===2 K Cl+I2
HCl + AgNO3 === AgCl↓+ HNO3 Br2 +2 K I ===2 K Br+I2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Cl + AgNO3 =AgCl↓(白色)+HNO3
NaBr+AgNO3 = AgBr↓(浅黄色)+NaNO3 NaI + AgNO3 === AgI↓(黄色)+ Na NO3
2AgBr 2Ag+Br2(AgCl、AgI类似) Na2SO3+ H2O +Cl2== Na2SO4 +2HCl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篇四
化学反应的常见条件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写在等号上方;
如果反应物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是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口诀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准化学式,系数(化学计量数)要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来标明。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及现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推荐文章:
- ·入党动机是什么(3篇)
- ·学期自我总结800字(10篇)
- ·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有哪些
- ·应届生解约申请书【优秀9篇】
- ·银行风险控制总结【精彩4篇】
- ·师德师风培训总结【优秀10篇】
- ·教师入党申请书最新范文最新3篇
- ·2021开学第一课主题学习心得总结优秀3篇
- ·关于新员工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最新6篇】
- ·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优秀7篇
- ·电力员工入党申请书【通用7篇】
- ·计算机教师个人工作总结(7篇)
- ·中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最新4篇
- ·物业管理员年终总结【8篇】
- ·廉洁自律工作总结优秀范文(通用10篇)
- ·雅思听力常用单词总结优秀3篇
- ·谜语竞猜心得体会简短 猜谜语总结精彩9篇
- ·医院创先争优活动总结(最新9篇)
- ·入党介绍人意见参考内容【优秀3篇】
- ·协会工作总结优秀8篇
- ·请调申请书精选8篇
- ·申请日本留学计划书(最新6篇)
-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优秀8篇
- ·幼儿园体格锻炼总结(优秀6篇)
- ·保育老师个人期末总结(优秀10篇)
- ·室内设计年度总结优秀3篇
- ·证书申请申请书 提交书证申请书(最新6篇)
- ·继续教育工作总结8篇
- ·教师个人成长总结(优秀6篇)
-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