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良的待遇(明良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0-20 16:30:38 | 文章来源:职结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良的待遇,以及明良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人知道明良公司怎么样?

明良,害人的公司! 服务不好,那些女的都是害人的。不要被咬了

网传德云社工资等级表遭到曝光,德云社成员们的基本工资到底有多少?

可以这样说,德云社头部年薪千万,底层只够自己温饱。德云社剧场收入是比较固定的,保底工资一场200元攒底演员300元,额外剧场收益的20%由每队队长再按等级贡献等给予分配(每场约200元至500元之间)。

而商演则是主办方以及演出方对半的分账的,并且在总票房上的收入德云社占了一半,之后德云社再扣除掉百分之二十的提成,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归于演员的。德云社的演员是分等级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细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工资是不同的。

5级演员:实习生而目前德云社分为9个演出队伍,其中9队是德云社青年队,所谓青年队很好理解,就是雏队,也就是后备力量,他们基本都是5级演员。

这帮人有个特点,就跟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收入非常少,没啥票房收入,基本是按保底拿固定工资。工作时间也基本也都是工作日的下午场,因为那时候人少啊,他们的表演主要是强调的以积攒舞台经验为主。

一般工资的算法是:平均每场约200-500元,一周9-12场,5级演员是200*12*4最低保守工资是9600元,最高的话能有24000元,当然那都是极少数情况。4级演员:普通职员4级演员其实也就是公司的普通职员。

他们的基数是比较大的,也承担了德云社的大部分业务。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就跟实习生不一样了,他们是可以参加商演助演的,也就是可以拿提成。

要想同时应付多场演出,就要求每个演出队伍里面都要准备几对有能力的演员留作攒底之用。德云七队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年被拆散得很厉害,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队伍的整体实力。所以说他们基本是团队的骨干和支架。

这一级工资自然是比普通职员要高,最主要的差异还是每场的底薪不同,再就是提成较多。2级演员:科长3级演员就很厉害了,基本都是各队队长,可以开个人专场,看小剧场的可不就是他们。他们的基本特征都是有一定的业务能力,组织力和人气值都比较高,可以说是这个team的灵魂人物,有他们在组织就在。

所以你发现没,这就跟公司职场的晋升制度是一样的。从职员升职到主管再到科长,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往上爬,所以说天下打工人的境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老板能买上玛莎拉蒂。你感觉他们挣得工资可以吗,再看看自己有啥要说的吗?

德云社这种民间社团,虽然用“师徒”这种旧式人身关系在进行管理和发展,其实只是一种叫法,内核和现在市面上的公司差不多。相声演员就是“销售岗”,而销售的产品就是自己的表演。你能力强就可以收入高,能力次就收入低,所谓的工资,就是很低的底薪+高提成,和大部分公司都一样。

第一层:总经理级,可以独立办大型商演,参加各种综艺节目,接影视活儿,并且自己带团队创收的总经理级。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这四人。他们是基本上脱离小剧场演出,只走大穴的角儿,具体收入要看和演出商之间的协议,有一种是拿固定演出费,目前标准是3000人以上的场次,100万演出费+演艺人员住宿交通和伙食费。

但别看一场演出几百块不起眼,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吃这碗饭,原因就是门槛低,而且投入低回报高。德云社演出只有晚上几个小时,白天你爱干嘛干嘛,是自由状态。晚上演出几个小时,而你真正上台的劳动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左右,就有几百元回报,比大部分白领都好太多了。对比下咱们这些寒窗十几年混个大学文凭,然后去办公室每天忙十小时左右,还要被老板当哈士奇骂,每个月也就几千块的打工族,他们能在德云社吃上一碗饭,真心很幸福了。

另外德云社还有一坨数量不少的非演职人员,或者挂着艺人头衔和很高辈分的人,但根本没有观众认识他们,这种人就是老郭说的“人情债”,或者说是“关系户”,放在公司就是养他们的,能力几乎可以不用考虑,也不敢把太重要的业务交给他们,一准给弄砸了,这类人的收入还不能低,毕竟有人情参和在里面。

明朝士兵一年工资18两银子,为何打不过1分钱工资也没有的清朝士兵?

明朝末年士兵的理论工资不低,但是实际上经常拖欠,士兵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指望他们能打过清军。在明朝初年士兵是按照粮食计算的,又分每月发放的月粮和有任务时发放的行粮,比如骑兵的月粮定额两石,而步兵的月粮定额是一石,另外还会发盐,每个士兵一斤盐,有家室的多发一斤,而行粮则根据任务的不同有所区别。

在卫所制崩溃以后,明军主要是靠募兵,募兵虽然开始也是以每月发放粮食来支付军饷,不过后来一般都是折合成白银发放。最早一个士兵每日可以拿到三分三厘白银,一年就是12两白银。到明神宗的时候,每月每个士兵可以拿到一两五钱,一年就是18两。

而到天启时期,辽西各军的军饷按照规定实际每月是2两,客军到辽西作战军饷更是每月可以达到3两,这样算下来,一年是24-36两白银.但是这一切都仅仅是理论上而已,实际由于财政困难,明朝时期军饷发放一直不准时,从万历二十七年开始就没准时发放过。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更是拖欠的厉害,结果就是士兵拿不到军饷,动辄兵变,比如崇祯元年的宁远兵变,士兵干脆把辽东巡抚毕自肃抓起来,直到向商人借了三万两银子发放军饷才平息事态。而且辽西一带缺粮,而当时的官员和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垄断了当地的粮食市场,士兵即使拿到军饷,在当地也难以买到维持生活的粮食。

袁崇焕也曾经报告:练兵必先足饷,吾不能足彼饷,彼安肯为吾兵。是兵以饷有也。今九边兵饷无处不缺,缺非一二月,居恒不得一饱。士兵不得一饱,自然不能指望士气和战斗力了,更为糟糕的是战斗时缺粮,士兵只能就地筹措,文明点的找大户借粮,不客气点的就直接开抢,朝廷一旦追究责任,往往激起兵变,军队就变成了乱军叛军。

比如像吴桥兵变,就是因为孔有德所部缺少给养,在吴桥有士兵偷了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最后矛盾激化引起的兵变。吴桥兵变最后变成登州之乱,席卷大半个山东,以孔有德投奔后金结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还平白增加了后金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孔有德带去的炮队,让后金补上了一块短板。自己的军队反而成了敌人,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打的过清军。

关于明良的待遇和明良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