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劳动法加班工资(劳动法规加班工资)

时间:2023-02-28 15:32:49 | 文章来源:职结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劳动法加班工资,以及劳动法规加班工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多少?

国家规定加班费标准如下:在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并不得以调休、补休替代。在休息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调休或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如果单位未向员工明确调休或补休时间,员工皆有权要求两倍工资报酬。在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是多少每小时

劳动法规规定劳动者的加班:

1.

在工作日加班的,发给加班工资,按照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2.

在休息日加班的,劳动者享有休息权,优先安排补休,补休时间与加班时间相等。如果不能安排补休,则按照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

在法定节日加班的,不允许安排补休,只能按照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用人单位不能以安排补休代替支付加班工资。因为,法定节日对于劳动者来说,其节日的休假比平常休息日的休息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具有不可调换性。节日加班影响了劳动者的精神文体旅游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是用补休的方法无法弥补的。

加班工资按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计发,也就是“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

劳动法规规定,企业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可以按照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80%~100%为基数计发加班工资,如果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则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

日加班工资和小时加班工资分别按月平均工作日20.92和月平均工作小时167.36折算。

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

加班工资劳动法是这样规定的: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0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作为劳动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扩展资料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为: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辞退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的,则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0.5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

月工资的标准为,被辞退员工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前的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

2、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解除劳动关系的,则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来的岗位,也无法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其他工作;员工无法胜任工作,经过调岗或者培训后,仍无法胜任的;劳动合同签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经过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无法就变更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法加班费是多少钱一个小时?

劳动法加班工资计算标准如下:(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分析

职工加班费的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协商来确定,否则企业应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企业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没有约定的,职工代表可与用人单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则不执行上述规定)。日工资计算是以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1.75天(有些企业为方便,按每月21天计算)。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不得以各种形式强迫员工加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对加班工资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加班工资应当按以下方式计算:

工作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150%;

休息日加班:应当按同等时间安排补休,不能补休的支付加班费,小时加班工资标准

=

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200%;

法定休假日;日加班工资标准

=

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即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关于劳动法中加班工资的规定?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加班费的计算,依据加班的时间而定,如果平时加班的,按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加班费。

《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此外,《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以上内容参考  a href=""

target="_blank"

title="百度百科-劳动法"百度百科-劳动法

关于劳动法加班工资和劳动法规加班工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荐文章: